我院申立银教授和鲍海君教授应邀前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交流并作报告

作者:刘燕发布时间:2023-03-07信息来源: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

       2023年3月5日至6日,我院申立银教授和鲍海君教授应邀带队前往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和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报告。

 35日下午,申立银教授与鲍海君教授于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分别做主题为“载体-荷载视角下的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浙江省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实践:回顾与展望”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海波教授主持,参会人员包括青年教师及二十余位硕博研究生。

       申立银教授从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背景、学术史综述出发,对城市资源环境承载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提出了 “载体-荷载”的视角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方法。他认为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由资源环境作为载体及其承担的荷载的相互作用所决定。传统上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和评估聚焦资源载体的本身的阈值,“载体-荷载”视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学术观点为正确评价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科学依据。

 鲍海君教授则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经历,梳理了浙江省在应对地质灾害方面的关键做法。他指出,实践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是科学认识致灾规律,从而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浙江省的地灾防治从以灾后救援为主,到主动预防、综合施策,再到风险管理、精准智治,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与两位教授就讲座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双方团队表达了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的热切期望。


  


 次日,申立银教授与鲍海君教授继续带队来到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德智教授首先为团队成员介绍了学院的历史沿革和建设发展情况。随后,申立银教授和鲍海君教授围绕低碳背景做“居民生活视角的低碳城市建设”和“低碳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案例”的学术讲座。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二百七十余名师生的参与。


 

申立银教授报告表明,建立低碳生活形态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管理过程,包括科学的规划、实施、监督与总结改进等环节,每个环节对低碳生活的形成都是同等重要的。此外低碳生活建设也是一个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要求主体间、部门间的相互支持和协调关系。



 鲍海君教授在报告中阐明了国土空间作为碳源、碳汇要素的载体,与实现“双碳”目标之间的联系。报告从碳循环过程以及空间要素的耦合关系切入,探析低碳国土空间规划的机理与方法,并以城市黑天空保护规划实践阐明了低碳规划的应用路径。



 两位教授就线上线下的十余个问题进行一一回答,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